家庭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
更新时间:2023-02-26
作为父母,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学业上取得成功。起跑线是有的,但不是小升初,也不是幼儿园,而是你的父母。
孩子成长的背后是父母的成长,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,父母首先要变得更好。
站在一年一度的换戒指的节点上,罗振宇的跨年演讲《时间的朋友》如期而至。在长达4个多小时的演讲中,这位笑容满面的中年男子以“基本盘”的观察与体会为主题,分享了他对过去一年的思考。谈及教育话题,罗振宇提供了以下数据:2019年1月1日至12月30日,微信公众号内有3470篇文章,关键词为“教育”和“焦虑”。阅读量超10万,平均每天近10篇:“父母”“父母”“焦虑”加起来10万,6751篇,每天18篇。对此,罗振宇的感受是:这一代父母真是着急了。
教育是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,尤其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下,家长们对于“输在起跑点”深感忧虑。为了让孩子“成龙”“成凤”,“虎妈”“狼爸”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提供“先进教育”,从好工作序列到好小学,甚至出生的时刻。孩子们被迫参加了数次英语、数学、奥数奥数培训班,琴棋书画方面的才华丝毫没有流失。微信转盘上曾流传过这样一个谣言:婴儿枕头边贴了一张卡片,上面写着“高考前6414天”。这个穿着尿布的婴儿在他睁开眼睛看世界之前天真地加入了比赛。
作为父母,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业有成,将来有一份好工作,但好工作并不意味着好生活。.起跑线是有的,但不是小升初,也不是幼儿园,而是你的父母。俗话说:“人人爱子孙,爱而不知教,甚而爱之”。从出生到成年,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最多。每个孩子出生都是一张白纸,不同家庭的经济条件、教育方式、教育水平和道德品质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而深远的。这就是为什么Suhomlinski将孩子比作一块大理石,并承认需要六位雕塑家才能将他变成一座雕像,而家庭是最重要的。因为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基础、最关键的环节,而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、最不可替代的教育者。
成功之路不仅限于考上名校,起跑线当然不是成绩单。前不久,成都9岁小女孩李子琳的英文上了热搜。在马德里召开的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,她以保护大熊猫为切入点,展示了中国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。我们呼吁大家“爱护大熊猫,爱护地球”。女孩流利的英语表达,自信大方的风度,让父母感叹“胜利在起跑线”。众所周知,这个“别人家的孩子”的父母都是英语老师,从李子琳出生开始,家里就通过英文摇篮曲和动画片营造语言环境。
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。无论职位或薪水如何,父母都是孩子的榜样。其言传身教对孩子有“润泽静默”的作用。父母的习惯、喜好、性情就像一面镜子,投射到孩子身上,照亮孩子的未来。如果你不把书放下,你的孩子在学说话时就会把它当成一种游戏。成天打麻将成瘾的家长,可不指望孩子安安静静地好好学习。有一次,央视播出一则公益广告:儿子看到妈妈给老人洗脚,还天真地给妈妈端了一壶热水。广告很短,但寓意很深——父母的样子就是孩子未来的样子。
当我们看清起跑线在哪里时,我们也能明白这个道理。孩子成长的背后,是父母的成长。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,父母首先要提升自己。父母只有以身作则,才能为孩子营造潜移默化的学习氛围;父母只有眼界开阔,才能为孩子规划更美好的未来;只有掌握了孩子的成长规律,才能遵循科学的教学方法;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像先生一样快乐地生活,做一个通情达理的人。鲁迅说:觉醒的父母必须有义务、无私、舍己。
上一篇:中小学要知道的急救知识